为支撑北京市高级别自动驾驶示范区扩区建设,近日,市市场监管局发布4项自动驾驶领域地方标准,涉及智能网联汽车封闭试验场地测试、车路云一体化路侧基础设施两大核心领域。例如,《智能网联汽车封闭试验场地测试技术规范 第1部分:乘用车》标准就提出了试验过程中,试验乘用车不应发生碰撞、刮擦、脱离道路等各类交通事故的要求。
随着智能网联技术的进步与产业的不断推进,本市智能网联汽车得到了快速发展。智能网联汽车的测试道路、测试范围不断扩大,在相关场景下已经具备一定的规模和较高的应用水平,在解决交通安全与拥堵等方面发挥着日益重要的作用。封闭试验场地试验是智能网联汽车从研究开发到实际应用之间的重要环节,在保障智能网联汽车基础安全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记者了解到,《智能网联汽车封闭试验场地测试技术规范 第1部分:乘用车》这一标准结合北京产业特色,新增无人化试验、车云通信测试、V2X通信安全性测试等前沿内容。按照标准要求,在试验过程中,试验车辆不应发生碰撞、刮擦、脱离道路等各类交通事故;车辆行驶中不应发生碾压实线等违法行为。在发生故障或紧急情况下,试验车辆应具备光学、声学、触觉等提醒的能力,并对可能出现危险的情形采取安全应急措施。车辆应控制准确,不应出现明显晃动或偏离正确行驶方向。车辆停车或起步时,溜车距离应小于30厘米。另外,评估过程中也不应因不明或不当原因停车。
而《智能网联汽车封闭试验场地测试技术规范 第2部分:无人配送车》这一标准,则结合北京“无人配送城市”建设目标,设置了非机动车道标志标线识别、机非隔离护栏响应、密集行人和非机动车交互、路侧公交车站冲突避让等测试项目,尤其针对行人自遮挡物前横穿(“鬼探头”)、非机动车违章切入等紧急工况,通过模拟真实配送场景中的风险点,验证无人配送车的应急避险能力。记者了解到,所谓无人配送车,主要指搭载先进的传感器、控制器、执行器等装置,并融合现代通信与网络技术,具备复杂环境感知、智能决策、协同控制等功能,无需人工主动操作情况下,在非机动车道或机非混行车道上实现自动、安全行驶,进行商超、外卖、快递等配送工作的新型运载工具。例如,在进行行人自遮挡物前横穿试验时,试验道路路侧停有不少于3辆静止车辆,1名目标儿童将从路侧任意目标车辆的前方间隙横穿入试验车辆所在车道。按照标准要求,试验车辆不应与目标儿童发生碰撞。
此外,《车路云一体化路侧基础设施 第6部分:信息安全技术要求》这一标准,提出了身份认证和鉴别、访问控制、漏洞和恶意程序防护、入侵检测和防御、密码支持等要求。该标准的发布填补了该领域国内技术要求空白,补齐产业链缺失环节。而《车路云一体化路侧基础设施 第7部分:运维管理系统应用技术要求》标准的发布将有效支撑路侧基础设施(摄像机、雷达、通信单元、边缘计算等)通过互联网与运维管理系统进行高效的信息交流,提升系统对路侧基础设施的管控能力。
(
更多热点速报、权威资讯、深度分析尽在北京日报App
盛达优配-股票公司配资-股票带杠杆-炒股票手机软件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