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国庆中秋双节假期期间,历下区文化和旅游系统精心谋划、周密部署、加强保障,丰富文旅产品供给,做好业态场景创新,持续扩大文旅消费,为广大游客提供丰富多彩的文旅盛宴,营造文明有序的出游环境。
据统计,十一期间辖区景区共接待人数约175万人,门票收入约1273万元;抽取5家星级民宿共接待游客人数579人,营业收入14.42万元;系统抽取十家星级酒店共接待游客约2.5万人、同比增长约12%,营业收入约2540万元、同比增长约22%。
旅游活动多元分布:全域联动构建消费矩阵
双节期间,历下区各大景区活动精彩纷呈,全域联动构建起庞大的消费矩阵。
天下第一泉风景区依托济南的泉水风光与厚重文化,以“泉颂华章”为主题,趵突泉、大明湖、五龙潭、环城公园四大园区联动,开启趵突揽月、明湖邀月、龙潭映月、黑虎啸月四大篇章主题活动,推出红歌快闪、游船赏月演艺专线、超然楼赏月、白雪楼曲艺演出、国风流行乐队、古风NPC合奏、国潮卖货郎互动、龙潭映月主题市集、黑虎泉非遗体验、潮流美食等特色内容,打造一场集场景化、年轻化、多元化于一体的沉浸式游园盛会。
千佛山景区举办以“登兹历山·共庆华诞”为主题的2025年国庆、中秋游园会,推出互动展演、山会市集、打卡场景、趣味活动等内容,营造双节同庆的节日氛围。首次在千佛山亮相的“天空驿站·飞跃千佛”低空文旅项目成为本次活动中的最大亮点。山会市集上,从精美别致的非遗手造,到地道的特色小吃,再到融合泉城文化的城市文创,引来游客纷纷驻足,细细品味这份“公园生活”的丰富美好。登山打卡活动更是吸引了大量游客参与,大家手持打卡册,在登山途中完成集章打卡,收获满满的成就感。
多元文化赋能:历史文脉激活现代体验
公共文化服务场馆在双节期间打造了沉浸式文化盛宴。山东博物馆推出“一城山色半城湖——济南泉・城历史文化特展”,依托考古资源讲述城市千年脉络。山东省文化馆举办“宁阳遗韵,匠心传承”非遗集市,非遗美食现场制作,让游客沉浸式体验传统文化。山东美术馆举办“流动的敦煌”沉浸式数字艺术展,五大展览单元联动,带领游客一梦入敦煌。济南市博物馆的“古籍修复”手作工坊、济南市文化馆的“西游记”沉浸式体验等,也深受游客欢迎。
非遗传承与商业创新融合。百花洲历史文化街区打造“非遗活态博物馆”,引入14家非遗工坊与30个文创摊位。在这里,历史风貌与现代商业和谐共生,游客既能感受传统非遗的魅力,又能满足购物需求,实现了文化传承与商业发展的双赢。
三、旅游业态创新:体验感驱动消费升级
旅游演艺成为假日旅游的一大亮点,沉浸式体验备受游客喜爱。
大明湖景区推出中秋主题活动,“画船演艺”上演中秋特别节目,以乐曲舞蹈讲述中秋传说,营造美轮美奂的湖上意境。
趵突泉景区重磅推出主题沉浸式夜游——《趵突夜画》,构建“可赏可游可听可感”的立体文化空间,为游客带来了全新的夜游体验。
四、新场景新业态:科技与文化双轮驱动
科技赋能打造新场景,“文旅 +”持续迸发活力。山东美术馆的“流动的敦煌·沉浸式数字艺术展”综合运用AI、VR、AR、MR、XR等先进技术设备,打造了一个突破现实边界、充满奇幻与想象的世界。炁界[光·遇·愈]数字艺术空间同样运用多种先进技术,为游客带来震撼的视觉效果和有趣的体验过程。山东博物馆推出的CaseLab元世界福尔摩斯沉浸式主题展,通过线上线下交互游戏、实景街巷还原、20余项互动装置及NPC角色扮演,打造多维度沉浸式探案空间,让游客仿佛穿越到柯南・道尔笔下的维多利亚时代。
新兴场景引爆消费热点。千佛山“云瞰千佛・智享山巅”无人机项目在赏菊阁等山顶区域正式运营,智能跟拍、外卖配送等新奇体验让游客大呼过瘾。
特色街区焕新,成为打卡新地标。国庆首日,济南后宰门街焕新亮相,成为年轻人打卡新地标。从社区酒馆、泉水精酿到非遗木艺工坊,后宰门街通过引入契合调性的现代内容,在充分尊重历史文脉的基础上,实现了街区的有机更新与活力再造,为历史文化遗产的保护与活化利用提供了一个生动的“济南样本”。
2025年国庆中秋双节期间,历下区通过多元业态场景融合,成功激活了假日消费新动能。从旅游活动的全域联动,到多元文化的深度赋能,再到旅游业态的创新升级和新场景新业态的不断涌现,以及特色街区的焕新亮相,都为游客带来了丰富多样的旅游体验,也为假日经济的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未来,历下区将继续探索创新,推动文旅产业高质量发展,为游客带来更多美好旅游生活体验。(记者 刘国郁)
盛达优配-股票公司配资-股票带杠杆-炒股票手机软件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